猫报告丨千亿保健品,疫后都有哪些新机遇
-
时间:2023-05-18 09:24:47
点击数:133
文章来源:
销猫新零售
-
如今的年轻人都是一边拼命,一边用钱续命。
熬夜吃护肝片、褪黑素,抗初老有葡萄籽、胶原蛋白肽、玻尿酸,补充维生素,钙片、益生菌、维生素C统统安排……
“可乐加党参,保温杯泡枸杞”的段子,不仅仅是社交媒体上的一种调侃,更是透露着当代打工人的营养焦虑。
据欧睿数据,在2021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达到了3289亿元,2011-2021年CAGR(注:复合年均增长率)为9.45%,预计2026年将达到约5178亿元规模。
招商证券发布了《 千亿保健品,疫后新机遇 ——保健品行业深度报告》(以下简称“报告”),从保健品市场发展影响因素、保健品监管政策、产业链上下游、代表企业观察等角度,分析了保健品行业的发展新机遇。
销猫从中整理重点内容,与你分享。
随着疫情的常态化,企业线下营销活动宣传顺利开展,利好行业发展。而在消费端,大众的消费力正在逐步恢复。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研究部副主任朱鹤先生曾分析,影响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是两个:消费倾向和可支配收入。按照市场普遍预期,可以大致估算出,2023年居民部门最终消费支出的名义增速约为10%。招商证券研究团队认为,经济增长是保健品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。保健品的消费体现居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,往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区域,保健品的消费氛围越成熟。今年5月,毕马威中国发布《中国经济观察》报告,并指出2023年Q1中国经济同比增长4.5%,较去年四季度增速提升1.6个百分点,高于市场预期。从环比来看,一季度GDP环比增速达到了2.2%,较四季度的0.6%显著提升。相信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,中国保健品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增长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对标成熟市场,中国的保健品市场仍有数倍发展空间。2021年,中国VDS(注:维生素和膳食补充剂)市场规模达到267亿美元,仅次于美国,但人均消费量仅在20.1美元,相比美国(104美元)、日本(91美元)、澳大利亚(76美元)、新西兰(49美元)均有数倍提升空间。如何在广阔的市场空间中,找到有效的增长方法,值得思考。报告中特别指出,过去中老年是中国保健品市场主力消费人群,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,居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,人口老龄化与疾病年轻化趋势下,预计中国保健品消费在各年龄段渗透率均有明显提升空间。特别是以美国市场为对标,聚焦25~34岁人群,美国保健品的市场渗透率达到42%,在同一年龄段,中国保健品市场渗透率仅为15%,还有足够的市场增量等待挖掘。报告显示,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品类发展尚不均衡,中草药类占据较大份额。近2000亿的市场中,维生素约占 15%左右,膳食补充剂占比37.8%,而中草药类的膳食补充剂及口服液产品占比也高达33.4%。分品类看,膳食补充剂多集中在免疫系统和骨骼、关节类产品, 规模达250亿以上,其中关节类产品过去4年复合增速接近30%。对比成熟市场相对均衡的品类占比,其余细分赛道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。 但不能否认的是,目前保健品的存在同质化严重的问题。据不完全统计,如热门成分——胶原蛋白肽,包含汤臣倍健、贝泰妮、华熙生物等在内,近2年来至少有十几家化妆品相关企业进军口服美容领域。产品同质化之下,能否将产品卖得出去,更多依赖于产品价格以及品牌对消费者的触达。随着行业日益成熟,直销渠道份额在2016年见顶后开始大幅萎缩,药店渠道也因更高的定价和人流量的转移占比不断缩小。而电商则受益于平台增长红利和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呈高速增长趋势。销猫观察到,近年来,各大直销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数智化,不断升级体验与服务,打造差异化的渠道竞力。例如,早在2020年,安利(中国)便表示,其线上销售占比就已经超过95%。2023年,玫琳凯(中国)表示线上“幸福小店”销售占比已达100%,完成了数字化的破局。
尾声
在大健康行业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背景下,拥有法规资质、研发能力和资金实力的成熟企业,自然拥有先发优势。对于小而美的新锐企业而言,保健品行业依旧具有成长空间。通过洞察用户未被满足的潜在需求和消费场景,以产品创新占领用户心智,也能够抓住时间窗口实现突围。